热点信息
 以床为屋和以屋为床——中国传...
 创造更美好的居住环境--室内外...
 西化之初的日本民居与家具
 Maison&Objet家具影像
 慈贞庙阁: 唐代女性庙及其明代...
 日本 爱媛 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
 西班牙VONDOM户外家具与饰品(...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家具(三...
 西班牙VONDOM户外家具与饰品(...
 好莱坞经典格子公寓
 MAZARIN豪华游艇及其内部装饰设...
 清新自然的内墙饰材——室内外...
 西班牙VONDOM户外家具与饰品(...
 Cavio家具高雅精致生活的真实表...
 日本原创设计水母凳的故事
 巴黎家居装饰秋季展
 西班牙VONDOM户外家具与饰品(...
 英格兰建筑师Will Alsop艺术建...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家具(二...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家具(一...
   首页 - 详细内容
岭南满洲窗的造型艺术研究
类别:异域风采 | 录入者:fid | 发布时间:2018-04-17 [3307]

■李朝平1 戴向东2 Li Zhaoping1 & Dai Xiangdong2

(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地域不同产生的文化习俗与装饰风格也就存在差异,岭南地区从建筑到装饰都有着独到的一面。岭南满洲窗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衍生的窗户样式,在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中不仅融合了中西文化,而且体现了岭南文化兼容并蓄、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的个性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濒临灭亡,本文将带有标示性传统建筑元素满洲窗的起源和发展、造型特征以及装饰纹样进行研究,探索岭南文化内涵,为后人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地域 ;岭南文化 ;装饰元素 ;满洲窗

Abstrac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lture custom and the decoration style in different regions, so Lingnan region is unique from architecture to decoration. As a kind of window style derived from the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Manchu window not only merge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but also embodies Lingnan culture’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clusive, innovative and modern.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some outstanding folk cultural heritage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This paper will conclud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modeling features and pattern of Manchu window with the iconic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elements are researched. S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ingnan is explored and references for design in the future are provided .

Key words: Region; Lingnan Culture; Decorative Element; Manchu Window


沿海的地理位置致使了岭南成为经济文化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在此同时也形成了自有的建筑文化,而建筑中的窗如同人的眼睛,在整个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窗户不但要有通风透气防盗防潮功能,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岭南建筑窗户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主要常见的几种类型是满洲窗、蚝壳窗、百叶窗、漏窗,其中更具有代表性的非满洲窗莫属,对岭南地区带有特色的建筑装饰元素满洲窗进行研究,不仅是对形制上多种多样、色彩斑斓的满洲窗进行归纳整理,也是从侧面对岭南文化的回顾与普及。

1 岭南满洲窗的起源

满洲指的是古代东北三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这三省的全境,再加上内蒙东北部的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统称,在这些地带居住着一群少数民族满族,他们所使用的窗户称作满洲窗。然而满洲窗并没有出现在东北地区而是出现在离东北地区遥遥相隔的岭南地区,并且随处可见,成为最具地域性的岭南建筑装饰元素标识之一[1]

清朝时期满洲窗起源于广府一带随后遍布于岭南各个地区,相比广州地区满洲窗的使用频率最为频繁。满洲窗的传入与清朝政府下放满洲八旗兵驻扎南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根据相关书籍《驻粤八旗志》的记载,岭南地处五岭之南,山高皇帝远,远离政权中心,清朝乾隆时期(约1757-1769年)为了对岭南地区进行更好的管制,下派满洲军驻防广州[2]。满军在统治阶级的扶持和限制下生存发展,成为了岭南地区18-19世纪的一个特殊阶层。虽然满洲军在广府一带经济地位上也得到了清朝政府极大地支持和优待,但满洲军在当地一些方面也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限制,如满汉不通婚,汉族习俗不得沾染,表面上限制了满洲军在岭南的发展,实质上在保护满洲军的信仰和习俗这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朝政府每月按期都会给满军发丰厚的饷银,包括家属在内都由清政府发放饷银,随之满洲人及其家属成为了广州一带最富有的阶层之一。他们兴起带有满洲风格的建筑,将满洲窗广泛的使用,这种建筑装饰手法被迅速传开,当地的富商们纷纷效仿,且对它采用的材料和形制进行优化改良,逐渐满洲窗成为岭南地域性较强的标识符号。

2 岭南满洲窗的形制特征

在经过长年累月岭南文化的影响下和岭南人民的智慧推动下,满洲窗不仅形制继承了满洲窗本应有的传统样式且受到了洋文化的影响结合了新工艺进行改良,出现了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类别样式,与素雅、含蓄的岭南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建筑的亮点与点缀[3]。岭南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发展创新,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的特性,满洲窗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产生。

2.1 满洲窗的样式

满洲窗作为岭南建筑中特有的一种类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特征,人们将它应用于不同的部位就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装饰效果,因此在广府的建筑中可以普遍看到满洲窗的运用。满洲窗与常见的窗一样,都具有采光、通风、景框、陈设以及围护几种功能,但是由于满洲窗的彩色玻璃更具有观赏价值,它的陈设功能则更为突出。窗户基本上是由窗框、窗芯两个主要部分组成[4]。满洲窗大体构成如出一辙,与其他窗的区别就在于窗芯,满洲窗的窗芯尺寸接近正方形,窗芯又有三部分组成,从里到外分别是画心、衬底、窗梆(图1)。画心是整个窗户的视觉中心,一般用普通的套色玻璃画,玻璃画的题材有植物器皿、书画真迹等,衬底指的是除了画心以外的木质框棂,它的精美程度不亚于画心,且为画心的突出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衬底的木质棂条造型多种多样,棂条一般用1—1.5cm厚的木条,通过不同组合呈现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不管怎么样变,衬底的做法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字衬底(图2),直字衬底所呈现出来的画心主要以井字型、方字型和规矩的多边形为主,在总的形态上比较规整,给人的感觉较为典雅、端正、大方;第二种是曲子衬底(图3),曲子衬底是非规则的画心外框,主要以圆形居多,再有是不规则的弧形、椭圆形和波浪线等,视觉上给人活波动感之美,主要出现在氛围比较轻松的场所。满洲窗的组合比例,与苏州的和合窗有些类似之处:满洲窗的组合方式以至少两两上下一组、上下三扇一组,或者上下左右四扇一组、或是上下左中右六扇一组、十二扇一组,组合的方式根据住户的需要和不同的场所来定[5]


■图1 满洲窗芯的构成


■图2 直子衬底


■图3 曲子衬底

2.2 满洲窗的开窗特点

广式满洲窗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彩花套色玻璃大面积开窗,这和东北传统的满洲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东北地区受温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冬季气候干燥低冷,降雪大,风雪季节长,夏季日照时间短,因此当地建筑更加考虑到保温保暖的效果。最古老的满洲窗并不是用玻璃来遮阳避寒,而是将棂条糊上高丽纸,在纸的外表面撒盐特和涂上酥油,且采用内外双层结构来达到防潮遮阳保温效果,棂条稀少大面积开窗有利于最大程度的采光吸收更多的日照辐射,起到集热保温的作用[6]。开窗方式为上下两扇,朝室外开,顺手开窗既方便又减少了对窗纸的损坏。在岭南地区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年高温多雨,日照强烈。建筑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日照的辐射和让室内阴凉的同时又有通风透气的功能,因此大面积开窗的特点也恰好符合岭南地区的气候。满洲窗从开窗方式来划分主要有两种:正方形开窗和长方形开窗(图4),长方形开窗面积比方形面积更大但是方形开窗最为常见也更加具有满洲窗最原始形态的特征,一般开窗的位置在墙的中上方甚至更高,开窗的面积会根据整个空间的采光程度,通风和朝向来决定,有的开窗总比例占到墙的三分之一有的甚至是二分之一,总之非常注重开窗的比例和尺度。满洲窗的开窗方式主要有四种:支摘、上下推拉式、中轴旋转式、平开式[7](图5)。支摘式是满洲窗最传统的开窗方式,上部为支窗,开启时用支撑物向上支撑起,下部可以摘下,二者均为方形面积大小相等;上下式推拉窗是在窗框两侧安装轨道,窗户可以上下移动且重叠,这种开窗方式通风面积较大是最节省室内空间的开窗形式;中轴式是在窗户的正中央安装旋转轴承,通过左右旋转360度来开窗。岭南满洲窗的开窗特点既继承了传统满洲窗大面积开窗的形式又经过创新改良有了自己的特点,既注重比例与尺度又有对称均衡的形式美感。


■图4 方形开窗和长方形开窗


■图5 常见的开窗方式

2.3 满洲窗的装饰纹样

彩色的玻璃是满洲窗的亮点之一,玻璃表变化多端、层次丰富,加工工艺独特,加工工艺有蚀刻、车花、磨砂和吹砂等[8];玻璃上的装饰纹样图案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花草瓜果纹样,以岭南当地盛产的瓜果为主,如石榴、桃子等形状,常见的花草纹有梅花、竹子和荔枝树;以现实生活中的题材为主;器皿纹样,以常见的花瓶、礼器进行抽象变形,与生活的场景挂钩的多种器皿为主;几何图形纹样,以万字纹、回纹、冰裂纹,在基础的几何纹样上进行组合出现各式各样的纹样效果;人物书画纹样,将名人诗人的诗词歌赋、山水画图案直接运用,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窗棂也变化丰富有直线型、曲线型、综合型。不管窗棂还是窗芯大部分的纹样都是一定程度上对寓意的表达,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是对美好愿景的祝福,装饰纹样不仅有审美的价值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9]

3 岭南满洲窗的发展与运用

广州对外自由通商后西方建筑的侵入,带来了新技术和新的工艺,岭南许多的建筑开始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不难发现从建筑的造型,装饰的纹样和材料的使用都带有西方色彩,其中彩色玻璃的运用也是随着西方教堂建筑流入了广州,彩色玻璃的镶嵌工艺也在岭南地区传遍开来,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窗大多呈现深红深黄深蓝色,阳光透过色彩斑斓的窗户折射进教堂给人一种神圣而又神秘之感。岭南人民大胆创新将彩色玻璃与古建筑满洲窗进行结合,凸显了与其他地域不同的建筑风貌特色[10-11]。目前保留样式最丰富最完整精美的满洲窗在岭南的四大名园中。

岭南满洲窗作为中西元素合并的产物,19世纪开始在装饰上受到富商们的喜爱,从西关荔枝湾一带开始流行,如西关大屋内采用的满洲窗不仅作为窗户还用来作为室内界面装饰,此外居民住宅和沿街骑楼商铺也能常见到。将满洲窗作为设计手法进行运用的领先人物应该是广州著名的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他早期设计的园林酒家当中南园酒家和北园酒家将都可见满洲窗元素的应用,人们进入餐厅仿佛走进了岭南淡雅又不失古香古色的建筑中,莫伯治将满洲窗作为特色鲜明的装饰元素进行抽象整理在不同空间进行装饰,使传统的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所呈现出的视觉冲击性和辨识度是非常强烈的。19世纪至今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将满洲窗融入于设计当中,如:广州博物馆、白天鹅餐馆、南国花园会所等等,设计师们用现代的手法将满洲窗进行提取重构,这不仅体现了后者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传承与创新的最好表达[12-13]

4 结语

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都会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且从侧面体现着当地文化,在它们形成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同时也会朝着人们的审美方向而发展。满洲窗作为独具魅力的岭南建筑装饰元素已经渗透在岭南建筑文化之中,是岭南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满洲窗从起源到发展演变这过程体现了岭南文化中兼容并蓄、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的文化特征,对满洲窗造型艺术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多的人对其特有的建筑装饰进一步了解和去发现它的内在美,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为后者的设计提供丰富设计语言、启发新的设计思路。

(责任编辑:肖 佳)

参考文献:

[1]冼宁,鞠旻琛.中国古建筑语言的语法构成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8):98-99.

[2]赵书.满族的建筑特色[J].中国民族,1987,(05):46-47.

[3]彭长.岭南建筑的近代化历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4.

[4]林霜.广州近代建筑中窗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5]龚艳燕.对岭南建筑满洲窗的探析[J].住宅科技,2010,30(08):45-48.

[6]鲁群霞,杨慧珠.岭南传统窗棂装饰艺术研究[J].2015,(05):62-63.

[7]吴珊.岭南传统门窗装饰艺术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07):71-74.

[8]韩放.满洲窗:中西文化融合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元素[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9):92-97.

[9]王伟伟,胡宇坤,金心,等.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模型研究与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06):73-76+81.

[10]王娟.岭南文化在广州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5,36(04):121-124.

[11]钟祥.初探岭南传统装饰纹样之美[J].艺术科技,2014,(12):201-202.

[12]陆烨,俞兰.地域性古建筑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3):29-31.

[13]林海,吴剑峰.中国古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传统[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1(03):52-54.


注: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

 
» 上一篇: 江永女书文化符号的构成艺术探析
» 下一篇: “文化澳门”形象塑造与推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