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色彩的知觉特性在室内设计中的...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的“低碳”策...
 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在当代的振兴...
 2009“尚高杯”中国室内设计大...
 大运会中标方案遭弃风波
 “设计家·讲坛”——殷艳明:...
 中国设计酒店的特点与设计趋势
 基于功能空间变化的中小户型室...
 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CIID成...
 消费文化中的家具卖场展示空间...
 纳粹建筑师的儿子——阿尔伯特...
 浅析美式家具的配饰布置
 王受之专访:中国设计教育应该...
 光影在家具展厅设计中的运用
 陈武:好的概念往往是“玩”出...
 2009室内设计流行趋势(下)
 室内设计专业构建工作室学习体...
 2009年室内设计流行趋势(上)
 大师米开朗基罗卑恋
 王受之-北欧设计
   首页 - 详细内容
“设计家·讲坛”——殷艳明:品鉴空间,感悟永恒
类别:名家论坛 | 录入者:FidChina | 发布时间:2010-03-16 [4231]

日期:2008-07-27 来源:中国.深圳室内设计网 作者:freeman

主讲:殷艳明

  主办: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承办:深圳市新领域职业培训中心

  网络支持:深圳室内设计网(www.a963.com

  支持媒体:新浪家居网、搜房家居网、家天下网、搜狐焦点网

  时间:2008年7月26日下午2点

  地点:福田区福强路金地工业区127栋新领域大厦5楼

  

  

  

  【现场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设计界的广大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我们的主办方——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今天,由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设计家·讲坛”学术交流活动又一次拉开了帷幕,我们衷心的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广大设计界的朋友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大家有机会和设计界的前辈和知名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今天,我们荣幸的邀请到著名室内设计师、深圳市创域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殷艳明先生为我们来演讲!

  同时我们还邀请到新浪家居网、搜房家居网、搜狐焦点网、家天下网的记者将对本次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同时深圳室内设计网将对本次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下面请允许我对这次的主讲嘉宾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殷艳明先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任深圳长城家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长城设计院副总设计师;深圳市创域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深圳委员会委员;亚洲室内设计学会联合会深圳委员会委员;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中国深圳代表处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三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级室内建筑师;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

  殷艳明先生近年来所获得的主要奖项及发表的部分作品有:

  2006年荣膺“2006年度深圳最佳室内设计师”殊荣;IDCF中国深圳第二届室内设计文化节城市荣誉·杰出设计师荣誉称号;2005中国国际饭店业博览会中国优秀酒店设计师;2003年荣膺APIDA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赛酒店类优秀作品奖;2006年编著《城市商业街灯光环境设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多项设计作品发表于国内专业一级刊物:《中国建筑装饰与装修》、《建筑技术与设计》、《室内设计与装修》、《现代装饰》、《装潢世界》、《中国星级酒店改造实例》等。

  今天殷艳明先生为我们讲座的主题是:“品鉴空间,感悟永恒”。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殷艳明先生!

  

  【殷艳明】很高兴在今天下午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最近的一些心得,在7月2日—7月15日,我去了一趟美国,这一次因为我是以一个自由行的身份,没有和旅游团一块去,我有幸到了一些可能大家一般都去不到的一些地方,看到了一些大师经典的作品,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品鉴空间感悟永恒”。

  我想在第一阶段就我在美国对这几个城市所看到的一些新的同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第二个阶段,我想就我最近的一些设计作品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室内设计方面的一些心得。

  7月2日我飞往美国,首先到了佛罗里达大学,有幸和佛罗里达大学的建筑和设计系的主任进行了一些交流,因为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学院都是由建筑大师奈特设计的,到了那些才有幸参观了他经典的作品。接下来我又飞往纽约,纽约的3天时间里面,见证了纽约大都市的繁华,也有一些新的感悟。然后下一个阶段到了华盛顿,因为行程比较紧凑,又到了拉斯维加斯。

  在美国的7、8天时间里,我的收获是非常大的,不单单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以一个设计师,特别是做室内设计师这样的一个角色,去感悟在美国的那些经典,同时去感悟那些大师的作品,同时怎么样把设计回归到本位,如何把建筑和室内空间两者相互地连接,我觉得这是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

  大家跟着我的主题先进入第一个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那就是在华盛顿的乔治成敦巴顿橡树园(PPT),敦巴顿橡树园如果大家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应该会知道,他是第一届联合国的成立地所在,同时也是第一届联合国宪章起草的地址,当年中国、美国、苏联、英国都在这里讨论了联合国的成立,所以这个地方应该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这是一个私人的庄园,1920年Bliss夫妇私人的住宅,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们通过改造、扩展,把他做了一些音乐厅博物馆,这个庄园的女主人MildredBliss寻找到他的好朋友BeatrixFarrand为她设计这个园林,这个设计的园林和普通的建筑设计有很多的不同,首先他们的身份是一个朋友的身份,他这个庄园的设计和花园大约前前后后花了30年的时间来研究很多的细节,我在这个过程里面首先对这个主题就很感兴趣。这对夫妇还没有初试的时候就把主要的16亩的土地捐献给哈佛大学,主要作为一个公益项目,用来研究拜占廷、前哥伦比亚、花园风景设计历史,前哥伦比亚是指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印第安的文明,这主要是讲到以前的玛雅文化。

  

  我进入这个园林的时候其实他的门面不是特别地引人注目,但是他作为一个世界的风景研究中心,无论是在现在的风景园林研究师还是建筑史上应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华盛顿这样的一个城市应该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文化的气氛是非常浓的,包括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师所设计的一些博物馆,包括贝聿铭先生所设计的博物馆,一个是东馆还有一个西馆,都在华盛顿

  大家看到的这个(PPT)就是它主入口的一个局部,进入这个园林首先展现我们眼前的不是整体的园林建筑,而是一个展馆,这个展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较有震撼力,这幅图是我根据记忆画下来的建筑平面图,他的设计者叫做菲利浦约翰森,这个设计师是德国建筑大师秘斯凡德罗的学生,凡德罗的观点是少就是多,菲利浦约翰森的建筑思想体系里面也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这个展馆的设计,他用了大约8个圆形,围合成一个连续性的思维空间,他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主入口,接下来全部是通透的玻璃,中心的位置是一个喷水池,水是他研究建筑体系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体系,他觉得水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可以把所有的建筑空间融合在一起,他同时非常注重自然景物的融合,所有的玻璃窗透过这个景物能够看到这个喷泉,而且他的设计为什么是圆形,他的设计因为展馆主要展出的展品是园主收藏的玛雅文化的艺术,实际上就是印第安人的艺术,这圆形象征着印第安部落的一些图形。

  

  广大设计爱好者对殷艳明的讲座表现浓厚的兴趣

  进入展馆大家看到地面全部是马赛克,这是马克塞的拼花,这已经是一幅艺术品,他是当年古罗马庞贝城原址所收藏下来的一幅图案,我当时走在上面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氛围。这是石材的图案和地面的图案都是从古罗马收藏的一些艺术品。这是一幅壁画,这反映了印第安人玛雅文化的细部。从进入展厅的前厅开始,我们已经能够看守到一种艺术的气氛。

  大家看了刚才的平面图以后可以看到,沿着这一条长廊一直往前走这是第一个圆形,正对这个圆形的前方是他的一些展品,他的设计在于融合了建筑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很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到他所有的展品包括他的壁画,包括所收藏的一些雕刻作品,展架全部是透明的,他的设计理念就是让你在圆形的空间里面首先感觉到一个动线的流动,还有一个是时空的流线,第三就是和自然的融合,他不希望任何的展架露出来以后遮挡你的视线,和背后的橡树园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些雕刻,这里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外面的一个喷泉。

  这个作品应该是40年代就已经设计了,但是我当时走到这个展厅的时候,我还是感觉到震撼,因为他的设计无论是对细节的处理、封口、灯光、形式感的处理,我感觉都是非常现代的。虽然他是密斯凡德罗的学生,但是他在密斯凡德罗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建筑思维重新确立一个体系,而且这个作品到今天来看是不会过时的,所以我们这个主题是“品鉴空间感悟永恒”,实际上我们是品鉴大师的作品,根据他们的足迹感悟一下他们设计的思路。

  他所制作的空间全部是有结构感的,他所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没有过多的花哨的东西,他以木地板的选择和石材的选择非常精道,而且这些展品包括了印第安各个时期的文字和图腾,相当精彩。而且价格不菲,很多的展品随着玛雅文化和时间的流逝,很多都已经是绝品了。

  这是一个空间的形态所看到的效果。这个雕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因为这个是中国北宋年间的一个类似于一种文人的角色、状元的角色,他收藏的年代非常久远,据说这一个铜雕的价值几千万,所以他的展馆艺术地位由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幅图片是比较能够反映他整个建筑的全貌的,他是一个圆形的连续性的结构,我没有办法拍到他的一些全貌,但是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他的顶部全部是一种穹顶式的结构,象征着印第安文化的账篷,相连的几个空间里面,每个空间透出去可以看到外面的喷泉,这个喷泉和中国的民俗“水聚财”形成了中间的空间,这是他的设计元素,这不单单是一个作品,我浏览他的一些作品的时候,我也能够看到喷泉和水是他设计体系里面所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透过景物再看室外的喷泉,他无论是在非常现代的建筑立面,他始终把这种自然的设计理念和一种自然的形态动感一直是强调的,在空间领域他强调的是一种时间、空间的流动,而且水正是在这个空间里面让你会有另外一种亲切体验的感觉。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包括水池里面的石材的斜面的处理也是非常细腻的。

  这是我走出展馆以外所看到的整个外立面,从这里能够看到它曲线性的流动,流线型的结合。在菲利浦约翰森的设计体系里面,他所强调的建筑物的体系是非常独立的,但是他和自然景物之间一定要有关系,要有配搭。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大师的作品。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看看非常有名的橡树园的园林设计,虽然我自己本身是做室内设计的,但是通过这一趟的旅行,我觉得设计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从非常成熟的大师的作品里面可以感悟到设计的本体是什么,设计的本位在哪里。

  这个设计师是一个女设计师,她的特点是非常细腻。她吸收了一些传统宫廷园林的特点,但是因为橡树园他本身的独特定位和园主前前后后花了几十年来做,他可能在每一个阶段都会不断地进行调整,所以一些设计的元素大家可以通过这一些曲线的流动和刚才这个平台都可以看到,顺着铺砖的地面,你的视线就会一直延伸。

  这个厅(PPT),就是他们现在的研究员举办的一些聚会或者是一些小型的会议所用的地方,园林的特点在哪儿?他所有的藤枝连在一块,他是由一棵树连接而成的,这是他的园林里面的特点。穿过这个小的空间才能进到后面整个开阔的橡树园林。作为橡树园,我当初在想橡树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这一棵就是橡树(PPT),在美国橡树非常多,而且在这个庄园里面它也是一个主要的植物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橡树园里面主要的形态还不是以橡树为主,主要的特点首先是园林的地势的搭配,另外一个特点是他的玫瑰是这个橡树园里面四处飘香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我选择了一些雕塑的图片,其实都是有一种历史的渊源,包括一些雕塑的造型都是属于一些古希腊神话里面的传说。

  


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亲临设计家·讲坛现场

  这个位置(PPT)是景区里面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地方,在几十年前实际上这个地方周围全部是溢满水面的,在水的映衬下有马赛克的结构,色彩非常鲜艳和漂亮,时间久了以后,包括一些维修和当初建筑的园林地面的渗水比较厉害,基本上水集中在这里(PPT),其实他的设计是水是跌级而下的,从几个方向往下跌级,马赛克的颜色在水下非常漂亮。这个图案给我的感觉第一是非常大气地第二和整个花卉园林的元素结合得很好。

  

  这是我在整个环境里面的感受,第一是非常美,除了美之外关键是他的一些细部的设计。比如说有一棵树所散发出来的抽象的元素和整体之间的关系配搭,首先是图案美,还有材质的应用非常好。它的细部还体现在包括一些地面的文字的应用,还也图案的应用,都是用的一些铜片来制作的,鹅卵石和自然的石材之间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无论是年代如何久远,他所散发的这种古典的美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有味道。

 这边是他的一个游泳池,游泳池和这边是一个跌级错级的关系,站在这边的平台上可以看到泳池,也可以看到水底,这是一个核心的设计。在园林里面的铺砖,铺砖的形式也有不同的变化,无论是楼梯的踏步也好,他的搭配很小的细节也好,他的变化都和这个整体的设计风格是一致的。这边就是他比较有名的玫瑰花园,只要你进到这个庄园里面,你闻到的一定是玫瑰的花香。

  在这个橡树园的设计里面,很多的这些设计元素其实都是来源于希腊古典神话,包括有兽头,或者是兽身人面像,里面的一些喷涂都是在一些宫廷园林里面会经常用到的元素,但是在这种质朴的园林里面把二者结合得非常精到,不是用昂贵的材料的堆砌,但是自然出来以后有一种非常独到的一面。最独到的地方就是植物和建筑构造,包括他的这种建筑的材料和设计语言之间和园林的搭配。

  这个墓地就是Bliss夫妇去世以后的一个纪念碑,两个人一个在61年一个是69年去世的,整个庄园基本上全部捐献给了哈佛大学。这个庄园里面大家可以看到的,他所有的这些结构设计,包括这样的一些踏步的设计其实都是意识而为,每一个小的变化一定是通过一些精心的设计,把植物错层的关系,把园林的美感体现得很特别,而且在这里面你仔细体会的话,他和中国的造园艺术是异曲同工的。包括人在环境当中我觉得也是非常美的,无论是在春天、秋天、夏天,你每个季节到里面,自然景物都会随着时光的变化而变化。

  

  在他这个园林设计里面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在每一个不同的角落都会设计一些小景,这是一些休息的平台,它和建筑之间相互的关系,包括像一些对景,这种对景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里面,包括室内设计手法里面会常用到的一些手法。比如在这个对景的地方设计的是希腊神话里面的羊角人身,有点像一个仙人指路,在园林的设计里面让你在走路的时候有更多的期待,或者说希望看到更多的变化。

  这个部分(PPT)是一个椭圆形的水池,这些梯级的设计有一个用处,就是希望举办一个聚会的时候,比如在水边举办一些聚会和酒会,大家可以做在平台上做一些交流,可以看得出当年这个庄园的热闹气氛,他在设计时候这些细节作了充分的考虑。

  这是他的一个花卉浇灌的场所,主要是有一些花草的培植都在这里进行。在他的园林设计里面运用得更多的是一种我们叫假透视,这个假透视就是说在一个通道的尽头除了刚才的对景之外,刚才我们看到的对景是一个雕塑,这个对景采用的是一个绘画的手法,这个位置通过实体的建筑和抽象的绘画,让路面有一个延伸感,这是他造园的一个手法。每个位置上、交错位置上都有一些小景,包括一些休息区,都会出现在不同的角落,因为这个园林是比较大的。

  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地面的设计其实也是他一个非常关键的魅力,他都是以几何形状,比如说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这样的一些结构,让人在行走的时候不会有一种疲劳感,会有一些更多的变化。这个碑就是女设计师留下来的一个纪念碑,里面阐述了他当年的设计时间和主人的朋友关系。

  

  接下来要注意的一个经典就是这个位置(PPT),大家可以看到从这幅画面上来看,这是一个进深非常强的一个小景,透视关系上非常强,当你走到这个面的时候你会看到这实际上是一个长方形的空间,他实际上也是利用了透视原理的假透视的关系,在远处让你感觉最远处才是一个最漂亮的经典,这正是设计师设计手法上一个很巧妙的地方。另外一个,你在这个平台上下看,你看不到任何的梯级,应该是一马平川。但是实际上当你走到下面你会看到,其实他所有的梯级踏步全部隐藏在草里面。你站到这儿的时候,你看到这才是一个方形的空间,没有透视关系,但是当你这样看的时候透视关系是非常强的。你站到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个坡地,是一个跑马场,园主本身喜欢养马的,本后就是他的跑马场地。

  基本上这个园林的大概的设计和他所呈现出来的景色我们已经看到了走出这道门以后,他周围就是他一些辅助性的建筑。这个辅助性的建筑立面比较有名的恰恰也一个设计大师,如果大家看过他的书的话,这个建筑大师美国的建筑师是文秋里,他的著作也不少,这个图书馆是研究中心最重要的建筑,我们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和他们的图书馆概念有点区别,实际上这是作为他的研究中心的行政办公和作为一些书籍的收藏和文物的收藏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设计里面文秋里也是比较强调玻璃大空间的应用,但是据我所观察,这个建筑物和周围的形态相隔风格上区别是比较大的。

  

  我能参观这个庄园其实是一个机缘巧合,首先这个风景园林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吴女士她是我在深圳十几年前曾经共事过的一个同事,最后她去了美国,有机会来到了美国橡树园工作,恰好我就有这个机会参观了这个著名的橡树园。可以看到文秋里他的一些设计的风格和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园林,他实际上想强调的就是一些强烈的对比,一些细部的设计其实也是非常精到的,作为一个建筑大师来说,他的能力除了在一些大的结构体系上能够体现他的设计里面外,细节上非常精到也给了我一个很强烈的感受。这就是吴女士(见照片),她就是橡树园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作为唯一的一位亚洲人,我觉得在这个研究员里面工作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到达了佛罗里达以后我有幸到了南佛罗里达学院,这是美国的建筑大师奈特他花了大约十几年的时间,从1941年设计到1958年才完成,在这个作品里我们可以看一下(PPT)奈特他的设计轨迹。奈特这个建筑师是我本身非常喜欢的一个建筑师,我之前对他的了解就是他对圆形的应用是非常独到的,而在我的设计里面我对圆形也是非常感兴趣的,这可能从十几年前我自己的设计里面经常会出现这个圆形的元素。这次我有幸看到了他的一些作品给我的触动也是非常深的。因为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来说,我们不单单只研究室内设计的领域,更多地我们要注重室内的空间,室内的空间关系恰恰和建筑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我这次的美国之行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追本溯源。

  这是他南佛罗里达学院门口的标志牌,实际上这就是奈特设计的纪念馆,他在59年就去世了,这个作品完成以后他实际上已经去世了。因为奈特在建筑史上属于草原派的风格,他强调的是设计和自然之间的贴近,他还强调了一点,水泥建筑的设计。他实际上让人处于一个地位,建筑和自然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产生一种人对于自然来说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他用地平线的设计理念来强调人对自然景观的一些景仰。

  这个学院主要的建筑物有8栋,他在这8栋的建筑物里面他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来完成的。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一个长廊的设计,因为大家如果了解奈特的话,知道奈特对于坡地的设计是非常有他独到的见解的,他喜欢一种比如说自然地形的设计,另外对于寇特的研究沉迷了很多年,他后几年的研究一直对于螺旋形和几度空间的设计感兴趣。他最初的设计理念里面几何形体是他非常喜欢玩味的一个形式。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三角形它不同的角度变化,比如说30度、60度、90度的一种不同的组合。他所强调的不同角度之间的切面关系在光影下的不同变化,令你看到所有的这些结构的时候都有一种神秘感。因为他的设计特点里面永远保留了他神秘的一面,他不希望你看到一个作品的时候或者就像现在的很多风格一眼能够看到底,他的设计里面恰恰永远让你有不同玩味的空间和细部,包括交叉以后的这种角度变化里面的细部变化。

  

  另外他顺着坡地而行的,所以跌级的造型的延伸感非常重要的,他把所有的8栋建筑里面运用了跌级造型连接在一起,人在空间里面,人和空间里面的关系是贴得非常近的。

  这栋建筑(PPT)是他的一个行政办公室,也就是说他的院长办公包括一些行政人员的办公位置所在。还可以看得到长廊里面的空间关系,在这个空间里面,他的一种菱形变化或者是六边形的变化永远是镂空的,他希望光线一定是垂直而下的,当阳光接近正午的时候它和地面的植物之间是相吻合的,在这个空间系列里面的延伸感和所造成的动态关系是非常打动人的。

  这是人在空间里面的一个关系。这个建筑里面他的一些特点就在于他所有的这些结构体系的建筑设计模式都是奈特自己设计的,主要的部分都是由他的学生来完成的,他所有的无论是结构的变化,包括上面的一些细部变化,他的角度变化都是有一定模式的,所以在这些建筑大师的设计里面你可以看到他对细部的追求是非常精到和完善的。

  中心的位置上是一个圆形的水池,实际上奈特他和密斯凡德罗两个人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相差很大的,奈特强调的是有定像所谓说的新古典派,而密斯凡德罗强调的则是少就是多。待会儿我们可以看得到密斯凡德罗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品,两者之间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奈特虽然说他有很多的细部,包括这种铜绿色,这种代表了他对一种自然形态的应用延伸,包括里面的细部都是一些叶片。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这种建筑外立面都是用水泥做的模子造出来的。这是他中晚期的一个作品,实际上他从最开始几何形态的结构设计到了现在开始研究一些圆形或者说这种螺旋形不同形态的更加流畅的这种形态,实际上代表了他的一种设计观的变化,实际上在几何形态和圆形之间并不矛盾,而是可以共生的。

  

  这个建筑(PPT)是一个主教堂,也是通过建筑长廊的相连,从建筑长廊可以到达任何一栋建筑的空间,中间的地面全部是一片开阔的草坪,所以说草原派的风格在他任何的设计思维体系里面体现得非常强烈。这是他的一些办公室,因为已经有几十年了,这个里面有一些比如说是涂料的本身结构色彩有一点老了,但是他的结构体系包括它细部的变化,你仍然可以看得出他当年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一些非常细腻的思维。

  在这些细部的变化里面,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地方,就是他的花窗玻璃,每一个小窗里面都一个不同颜色的花窗,如果说大家对建筑感兴趣或者是对奈特感兴趣的学生或者是爱好者,有些到这个地方会偷偷地拿一块里面的花窗作为纪念品,其实对于这个建筑来说这个花窗的价值其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他的设计细部还包括了他的一些挡土墙的设计,所有的设计他都已经考虑得非常细腻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他的一些细部的变化,这几个牌子分别注明了每一个水池设计年限、长廊的设计年限,每个位置他其实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前前后后来做的。这是坐在长廊里面所看到的背景,这个几何形态的变化组合永远在不同的角度,你会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细部变化,而且空间的序列感也体现得非常深。这一些细部的魔术的变化,包括这种凹凸关系,还有阴影关系,实际上表达了他对几何形态空间的一种探索和理解。这是透过玻璃窗拍到的,我去的时候刚刚星期天,我无法进到室内,只能从外面看到他的一些设计的细部。

  

  对于坡度的设计研究,包括残疾人通道和普通人的通道,所有的这些坡度的设计他是保留了原始的建筑形态,所以通过一些跌级直线的变化把它很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员工餐厅,还包括了学生的一些就餐的空间,这个里面的变化也是有一些斜面的变化,特别是顶部的天窗,采光设计永远是侧光进来的,他对光线的研究是非常独到的。这个材料我看了一下有点像日本的格局,可能在日本的那一段时间对他的设计有很大的应用,包括灯光的设计都是侧光,虽然他作为一个建筑师,但是对于光线和空间的把握对于我们做室内设计来说也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借鉴。应用几何形态的一种跌级的建面的关系,还有盒子的侧面采光,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元素就是这几个元素,但是应用出来以后是非常丰富的。

  这个主教堂的纪念碑是后来的一个设计作品,实际上在他的侧面作为一个经典和展示。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地下层(PPT),这相当于在地面以下的空间设计,这是一个科学实验是,这个位置上的材料都是用了一些钢结构,也是体现了他对一些不同材料的研究与探索。实际上看这个形态,我们可能会依稀看到他的一些流水别墅,很有代表性作品的一些影子。这个主教堂的这个位置上没有什么功能作用的,除了在建筑外立面上延续他的一种几何形态的变化之外,在这个中间之中他实际上种了一棵大树,顶上天光自然夏利,其他是没有开任何的侧窗的。作为他的设计理念来说“自然之光、上帝之光是最神圣的”,作为教堂希望能够把空间透过垂直的空间传播到整个地面上。

  建筑形态本身变化是比较多的,所以神秘感就是在这个不同的空间里面显得非常强烈,而且这个建筑本身是没有梁的,包括现在,因为他当时设计的时候没有图纸包括现在的人研究这个房子的时候,除了柱位能够研究到之外,它的梁是如何去浇铸的没有人能够找到,所以他的神秘感也体现在这里。包括一些踏步的设计,包括他在一些门上面细部的设计,我觉得他是一个室内室外都是贯穿的。这也是没有办法进到室内,透过这个玻璃窗所拍到的,他没有任何的测光,主要是顶光一直打下来。可能当中午的时候阳光会直涉到主礼台的位置上,当神甫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光线的感觉。

  这是一个礼拜堂,这个主教堂和礼拜唐是相连的,他开了很多的侧窗,这种侧窗是一种花窗形,有一面窗是竖窗,恰好是在主礼台的背后,只有投入这个竖窗才能看到里面的全景,其他的位置都是一些花窗和磨砂的有色玻璃让你看不透。形式感无论在墙面对于窗格的设计,整体的设计上能够深刻感觉到室内室外空间的一体化。这是一些细部,这是圆形的会议大厅,他总共8栋建筑,这个细部的变化有凹凸,层次的关系,其实在这个墙面上的变化已经是非常丰富了。

  

  我们先看了他中晚期的作品,接下来再看他在美国纽约很有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他这种设计理念在晚年手法的体现和变化,或者说他倾向于更简单或者是更自由。

  我今天所讲到的东西可能跟建筑联系更紧密一些,但是我觉得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有时候就是需要追本溯源,我们要做好自己的设计,我们更应该关注建筑形态所带给我们的一种感受,然后在这个过程里面可能我们会经常看很多的流派,或者说看很多的设计作品,在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类型的风格出现,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一种再生,或者让自己的设计有生命里的话,我们不妨跟随大师的足迹去感受他们当年是怎么做设计的,或者他们对空间的形态研究是怎么来的。以后这些大师都是创造了当年了有机建筑也好,或者是他的一种草原派的风格也好,这些东西都是对后人我们设计师产生很大影响的东西,我们今天研究他们的时候,我们充分感受到他在这里面带给我们的一些感受,我所谈到的可能就是我自己在这个过程里面的一些体会。

  古根海姆博物馆,如果大家有机会到美国的话都有机会看到,它在美国的中央公园旁边。对于纽约这样的一个大都市来说,这种文化性的建筑包括像中央公园这么大面积的水面,还有绿色的植物,我觉得是非常可贵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整个的外观来说,因为现在正在修缮,其实他本身当年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像倒立的锥体,有些人说它像一个弹簧,有些人说它像一个茶杯,这4层建筑是他的行政中心,是后来所增加的,还有一些展馆的空间也和它相连。最后大家看到的这个背后,这栋建筑是现在一个很有名的建筑事务所SOM,这一个附楼是他们建的。它们联系在一起,美国人开玩笑说“它们几个联系在一起像一个抽水马桶”,当然这是他们开玩笑的话。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建筑业是混凝土做的设计,而且更加的完整。在这个空间设计里面,从外立面可以看到这个铜片其实和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南佛罗里达学院的铜绿色的位置用的是同一手法,无论是他的空间元素如何简化,这种绿色的铜片或者是叶片的变化,其实代表他对自然和现代形态的共同永生的有机探索。这是在进入博物馆之前的一个地面,可以看到他用了大量的圆形来镶嵌,包括一些钢线和水泥之间的连接。

  这两张图(PPT)是我在他旁边的介绍页中翻拍的,因为这个外立面在修缮,没有办法拍到,原来的形态是这样的。这个建筑立面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他根本地体现了奈特他的一种晚年的设计思维,就是更加关注线条的上升,或者说更关注他对宇宙光的探索。比如说这种穹顶的设计,类似于花瓣,也类似于一种星空,而一种上升状的螺旋形表达了他对坡度的一种研究。我们刚才看到的南佛罗里达学院也是一种坡度,而他那种坡度恰恰全部是以3度的结构来延伸的。这是地面的细部的设计,这是金属感,这实际上是非常现代的。这是一个纪念牌,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地球,还有他的标志,实际上带有非常强烈的神秘感。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非常标志性的照片,所强调的首先是一个螺旋形的上升,另外就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总共是6层楼。他和普通的展馆区别在于哪儿?就是每次大家我们记得看展览的时候,可能在任何的博物馆都是看完一间房转到另外一间房。他的设计特点在于你要看完所有的展览要顺着坡度走,而且走的过程当中你不会感觉到疲惫,这个是很浅的坡度,让你有爬山的感觉,而且在这个过程里面你能够很愉快地欣赏每一组的艺术品。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现代艺术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现代私立的现代艺术收藏博物馆,所收藏的艺术品主要是印象派后期以后的作品为主,而且是以抽象的居多。我所感兴趣的就是他所呈现的一些空间形态的变化,非常地优雅,大家看这个柱面的结构每一层的递进的关系,可能在1楼的时间不一定能够感觉,但是到了6楼以后你的感觉就非常清晰和强烈。而且他的材料全部是乳白色的混凝土,没有多余的一点别的。

  这是一些所呈现的空间形态(PPT)。其实他整个博物馆的设计呈现出来的一种比如说螺旋形上升的结构,一种对宇宙观的探索,他和现代艺术品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强烈的。就是让你在这个博物馆里面可能有更多不同的思考空间,每个人的设计感受也完全不一样。这是天花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形态,花瓣形状,或者是对宇宙一种动感的追求。

  在楼梯上下层之间是一种几何关系,比如说三角形,其实他和南佛罗里达学院的设计关系大家通过这一些他的元素可以看到,他的手法其实没有改变,只不过在这个博物馆的设计里面我觉得他是更加的完整、更加的成熟、更加的简洁。所以最好的设计其实他有一个“有根有源”,当你沉淀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你会自然而然地派生出可能更能反映出你思维的东西,奈特的作品在这里面就能够非常深刻地体现出来。

  在4度的波度里面,所有的展示空间是相连的,很瞧的地方就在于他所有的遮挡的隔断都是倾斜面,他通过一些弧度让灯光很自然地流通,其实在几何形态和圆形、弧形之间处理的关系是非常地巧妙,而且非常地熟练。几何形态和圆形之间怎么融合他并不矛盾。这个是楼梯的渐进关系,所呈现的一种空间实际上形态非常独特,作为展馆也好,作为博物馆也好,我觉得他的设计应该能够给你一种更多的思维启发。

  这是他一楼的一个纪念品的收藏馆,里面有很多的书籍会介绍包括奈特的生平,包括像博物馆出版的一些纪念簿,这个附属空间里面所强调的也是一种上升的空间,包括下面的一些展柜、展架,它的细部也是由几何形态、弧形、圆形之间穿插而成的。可以看到室内设计也好、或者是建筑设计也好,他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永远密不可分的。

  接下来我想说到另外一个大师是密斯·凡·德罗,恰好奈特的设计思路上跟他两个冲击最大,因为密斯·凡·德罗强调的“少就是多”,或者是“极简”。极简的东西和奈特这种原本的思维是出入蛮大的,作为不同风格的建筑大师来说,当你研究完他的作品以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的作品给你启发和思考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纽约的西格拉姆,这个大厦在现在看来可能有点平淡无奇了,我当时走到这个大楼下面的时候和周围的高楼相比,它可能是方方正正黑黑的一建筑,但是当我到这里,这个建筑是现代建筑是上最重要的一栋建筑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新奇,这个建筑是第一栋采用全玻璃幕做的一个高层建筑,全部是染色和茶色的玻璃,这是节能的角度考虑的。相对于街道来说他是后退的,下面这块位置就是一个广场,两边是水池。对于当年的纽约来说,四处的高楼林立,街道密集、人流拥挤,他能够退出这样的一个位置,我觉得实际上密斯·凡·德罗追求的是简洁,但是他对于人本的思考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现在的设计师去学习的。包括我们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如何在室内在我们利用的自然空间和人的功能空间做一种交流,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这是对面的高楼,他是深色,感觉是平淡的,但是实际上非常严谨,所有的玻璃幕的构建全部是自己来研发的,对于模块的分析、对于玻璃的分割全部是非常精到的,因为德国的设计师来说,德国的设计是以精密度高著称的,密斯·凡·德罗作为代表他的作品体现得更加明显了。

  密斯·凡·德罗做这一栋建筑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当年也是第一个用透明玻璃来做设计的一个设计师,他当年曾经设计了一个住宅,因为那个住宅是全玻璃的结构,业主住进去以后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要死,就把他告到法庭上,最后密斯·凡·德罗就因为这个败诉了,他可能要面临着赔偿大笔的钱,而且对于他的设计生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打击。可是当他出现在法庭的时候,他陈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关系的时候,其实他的设计理念深深打动了包括法官包括业主,所以后来这个案子不了了之了。但是他这个思维其实就是因为那个事件以后在当地有了一个很大的轰动,所以在时隔很多年以后,他终于接到了第一个用玻璃幕来设计的这样一个大厦。而这个大厦当时的高度是38层,当时刚刚研发出一个玻璃幕,特别是这种染色的玻璃幕,所以有了这样的一个作品,这是当时的一个纪念牌。这种材料类似于马赛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类似于金属马赛克,所有的立柱支撑都是类似于铝型材,我的感觉像铜的铝型材。

  最珍贵的就是这一片广场,而且当年成为纽约白领一族非常喜欢的一个聚集地,因为他虽然在高楼林立的空间里面,但是这一块空间是人们交流、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场所。这是他的一些包括像灯光的处理的一些细部,我觉得作为建筑师实际上他和我们现在的室内设计师所思考的问题其实是一致的,虽然说极简,你看到的材料都是很统一,但是他对于空间的塑造或者是对于这种建筑和室外,室内室外的空间一体化的设计,我觉得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个基本上就是铜色的一个金属,包括筑边的结构都是用用这种结构,金属、石材、玻璃三种元素。天花和筑面的细部,包括收口的处理,我觉得现在无论是做室内也好之做酒店也好,很多的收口我们都会要考虑到,其实当年这些建筑大师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纽约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来人往,然后是高楼林立,呼吸困难,感觉地面冒着全是热气。但是当我看完了这个密斯·凡·德罗的设计,偶然在一条街道走过的时候,我发现有这样的一个餐厅,这个设计师我不知道是谁,但是我对这个空间非常感兴趣,因为对于纽约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来说,能够在这种空间里面辟出这样的一块地方绝对不是说某一个发展商而为的,肯定是建筑师所辟出来的一个空间。

  当你在纽约行走的时候,感觉到的就是一种疲惫,然后就是在夏天行走的街道上的一种闷热,然后感觉到这个城市给你的感觉就是不是让你很自由地在这里行走的一个城市,但是当你有这样的一个栖息地的时候,你会做在那里有一种都市里面的宁静。我看到这个水幕以后,我可能会联系到包括刚才看到的菲利浦约翰森所设计的展馆,包括像奈特所设计的南佛罗里达学院的圆形喷泉,包括像密斯·凡·德罗他前面的水池,包括像街道的这个流水瀑布。我觉得在美国这样的一个都市,他对于自然生态的这种注重,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参考或者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墙他是德国的柏林墙,而且这是实物,这里有一个纪念牌,上面的一些涂鸦其实是记录当年德国柏林墙的横帘,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但是它把自然的形态和人文的东西都很巧妙地连接在一起。

  我看完这几个建筑以后,包括这几个建筑大师的作品以后,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觉就是每一个建筑师他们对于自然生态和人支架的这种关系是非常注重的,而在中国现在的一个城市状况来说,都是叫千彻一面,而在美国你可以看到,我所经历的四个城市,包括像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拉斯维加斯,每个城市的特点非常明显,佛罗里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阳光、草地,而纽约就是一种都市的气氛非常浓郁,华盛顿是一个文化的中心,非常舒适,所有的建筑包括植物的尺度的关系,包括街道的尺度关系都是非常地舒适。拉斯维加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在一天的时间里面跑了差不多7个酒店,在7个酒店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但是我感觉拉斯维加斯城市的特点就是非常强烈,他就是一个沙漠,就是在沙漠上起来的一个城市。所有的酒店他有他自己组成的文化。虽然说酒店的设计里面是高山林立、风格各异,但是他恰恰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可能很多的旅游者都会去那儿,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恰恰是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他说,我们的建筑应该是来源于生活,而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恰恰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东西,所以他非常赞赏拉斯维加斯的建筑。从这点来说,虽然拉斯维加斯的东西可以看得出非常商业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所给我们的启发意义是非常强烈的。

  对于美国之行,我可能有很多大量的图片,包括去了很多的酒店,但是我今天所放的几个东西因为都是一些大师的作品,我想有一些东西也是大家不会或者不一定有机会去到的地方,我想放出来给大家做一些交流和分享。我想在这里面首先我想谈到的就是在研究建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建筑和室内的一个关系,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通过这一些图片,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其实不能只做书本上的研究,可能我们真正在体会了这些作品过程里面可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流派的设计,或者是这些大师的想法是什么。这个流派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如何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行我们的一个设计创造。当我们的包括相较于体制也好,或者说我们出生的环境也好,给我们很多的限制,但是包括像我在佛罗里达大学设计学院我看他们一年级学生所做的一幅作品,有很多的创造性的东西是我们当年所没有的,这可能也就是在起跑线上我们和他们的一些差距。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无论是建筑设计也好、室内设计也好,有很多的外国的设计者进入中国,或者我们在研究他们的时间风格的时候,我们不妨先追本溯源,从这些建筑大师他们以前的风格来看,我觉得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这是我今天谈的第一个话题,接下来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作品然后跟大家作一个简单的分享,这是近期的两个作品。

  西安富京美膳酒楼,这是我们公司在07年底在08年初所做的一个纯餐饮类的作品,位置在西安市,如果大家去过西安,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去过富平的,因为西安的富平是一个全国的陶艺研究中心,在这个里面大家看到的所有的建筑形态都不同,实际上他是世界各地陶艺大师他们的一些研究基地,每个展馆都有不同,这个是斯堪尼拉维亚这是北欧风格的一些展馆,还有大洋洲或者是另外一些我们国内的一些陶艺艺术家的作坊都集中在这里。放他们的作品比较多,因为首先这个业主是一个当地的富平人,他所强调的就是一种地域文化。这次我想讲的这个作品,我想更多地从我们当时的考虑是什么,或者是业主的要求是什么,这里面大家相互之间的矛盾点在哪里,或者我们如何去解决一些设计上的问题,我们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作品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当时我看到富平的陶艺研究中心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感触,因为你能感觉到其实中国的本土的东西,包括对陶艺的研究其实是非常先进的,很多的陶砖很多的材质出口到国外的,我们有这么多的设计资源在国内不用的话我觉得非常浪费,所以在看陶艺村的过程里面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怎么样去认识这些材料,你只有认识到这些最根本的东西才会从这个里面吸取一些元素,你才会用这些元素去创造。

  他不同展馆里面的陶砖所做出来的一些造型,比如这是是龙骨,整个建筑形态是一体化,不同的陶砖所研究出来的一些元素,非常有意思。这些墙上的一些作品其实都是用陶砖所做出来的,可能类似于名片或者是盔甲,这是相当有意思的。包括像一些陶艺艺术家的一些作品,这些陶砖的形式我觉得给人感觉非常强烈,同时又非常自然,形势感也非常好,不同的组合。这个面恰恰是陶砖的反面(PPT),它的正面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像地砖一样的都是。它的反面所呈现出来的形态我觉得恰恰可能是跟我们普通的陶砖所没有反映到的一个比较美的侧面。这是陶砖的另外一个形式,还有陶砖的气孔砖,大家看到它的正面、侧面交结在一起形成的感觉非常漂亮,这恰恰是打动我们的一些东西,而且在接下来的设计里面我们就想办法怎么样把这种很现代的又传统的东西和我们的设计风格相融合。比如说有一些陶粒,不是像卵石,不同形态的,还有像鱼骨类的陶砖。

  建筑本身来说它的厅非常小,这是原始的建筑形态,这是出入口。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楼是三层楼,如果说把他的消防楼梯的位置都用掉以后,包括这个大厅,功能性的空间所受到的影响非常大,首先进来的时候你所面对的四个柱子如何处理,这是楼梯,这是一个自动的扶梯,仅仅有一个自动扶梯,如何解决人流?这些位置上由于我们当时看到这个空间所面临的难题。

  这是二楼,这是一个基本的平面,所用的空间现在看来是非常小,他在这里面要容纳30多间不同类型的包房,平面的布局上要充分地考虑。这是三楼,这是我们规划的一个基本的平面图,但是地面图没有出现在这里,本来我是希望把地面图给大家看的。事实上我们所表达的一个空间关系,这首先是一个双层门,因为在西安来说风沙比较大,双层门的设计是必须的,这是功能性的一个解决办法。另外一个地我们把四个注位消移掉,做成一个背景。然后楼梯里面我们做了一个洗手间,我们改变了他的楼梯形状,做成了一个不同的楼梯,这边的楼梯是为了呈现他的空间形态所做的楼梯,实际上它主要是一个员工的通道,但是当两个楼梯出现在这个空间的时候,这个空间形态自然就有一种动感,或者当你到达大厅以后,他的展示性也就有了,人流自然而然引入到中西结合的这样一个大厅的时候就会非常自然。

  这是一些包房的平面,这是二楼我们所规划的一个平面布局,这是三楼。这是在设计之前我们所画的一个外观的效果图(PPT),最后的效果基本上按照这个形态出来,只是说当时我们设计的是圆形的两个月亮,但是最后业主的意见改掉了,我们改成了类似于两手交叉的形态,因为当时业主说这个门洞寓意不好像手铐,我们没有办法,他能够想得出来我们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就改掉了。

  这是后面的一个中餐大厅,他是一个重西餐结合的一个形态,这空间形态里面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些色彩的关系,比如红色能够体现一些中国地方特色的色彩能够进去,包括一些错位的关系,或者是灯光的表达关系。这是二楼四个柱子之间消隐掉以后所呈现出来的形态,这个空间里面我们尝试做了一些椭圆形,实际上就是想让空间之间有一种流通。这是一最大的包房的效果图,因为对于这个设计来说,他的投资是有控制的,比如说1个平方不能超过1500—2000之间,所用的材料各方面我们都要考虑,所以在材料方面的配搭我们都是选用了在可控制的造价上。但是在形态的运用上,我们会充分考虑一些跌级、凹凸,包括光影所诚信出来的效果。比如说这种实际上是石膏板吊装以后通过一些LED,他的灯头所出现的点状和几何性之间的交叉关系,可能类似于盔甲或者是名片的形态。

  这是一个主入口的实景图,这个参观经营的才系是官府菜,我们要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古朝古都中国所有的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系,装饰上也要体现,否则这种感觉不能出来。所以我们用了一种云纹或者是牡丹花的元素,通过他一系列的组合,在自然灯光的照射下有倾泻感,一进门以后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震撼,这是一种文化的对比。

  包括在一些装饰上做运用的琉璃,包括地毯上的一些牡丹花,实际上他是一种设计元素的延伸。这时背后我所看到的中西餐结合的一个大厅,红色作为我们想引进的一个中国古都的颜色已经慢慢呈现在这里,他已经开始引入到了我们整个的空间。大家可以看得到,这个墙面上所有的这些变化其实都是我们从陶艺中心所选购出来的形状,利用它不同的组合形式,自然而然当地的文化特色马上就有了,但是形式上我们把它处理得比较现代。

  这是他的一个壁龛,这是凤鸟铜灯,这是在古意在红色背景下突出一点新意,这种结合就是把自然形态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包括我们的形式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个旋转梯为了解决交通流线当时所留下的一个问题,主要是作为展示的空间,这边是内侧的洗手间,外面的洗手盆也是作为一个展示的空间出现。这是里面的细部(PPT)。

  从这个空间上可以看到弧形的动态相互之间的交错关系,所谓的空间流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弧形的一些变化以后才会让空间显得比较活。在二楼的墙壁上全部选用的是富平陶艺的陶砖,既古朴但是形式感又非常现代。在平面的布局上,因为考虑到一个经营风格,所以在本来透彻的通道我们是没有这个通道的,后来考虑到业主的经营需要,又辟了一条内部的通道出来,红色的色彩我们采用的是红色的夹沙的玻璃,隐隐约约例外的空间可以透过来,透出一点喜气,相对于空间来说又有一些内敛的效果。

  这是大包房的效果,地毯的金色,其实是为了衬托他的官府或者是帝王的豪气在里面,红色作为天花的一个点缀出现。空间的形态基本上都没有改变,这张图在这个空间里面特点就是比较高,我们应用了这个高度做了一些坡顶的变化,在这中间都是用了一些透光的琉璃。在地毯的形式上做了几种的尝试,也算有一些突破,还有一些圆形和条形的形态的变化。出来以后的效果现场感觉还是不错,业主也还是比较满意这样的一个形态。正是因为这个空间给他的感觉非常好,他说后来现在把一楼大厅也全部改成了一个更加豪华的包房,现在已经施工完了,我现在还没有最后上去看。

  这是另外的一个效果图,我们想在这个设计里面,因为做中国元素的这种餐馆的设计也是非常多,我们接到这个案子以后怎么样去突破一些框框套套,或者怎么样在现代和古典之间找一个关系,我觉得这点上是我们当时所研究的一个主要的方向,另外在商业方面也还要有一个如何和业主沟通的部分,他能不能接收这种形式感,觉得这一点上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也是通过很多的交流,但是如果你把我住了一个主导思维以后,我觉得这其实推销给业主也是很顺利成长的一件事。

  比如说这个金色的琉璃光所透出的效果,包括一些布艺也是选用了金色,这个色彩的系统里面,包括有紫色、紫红色,色彩对比的关系其实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好。如果能够把这些东西讲透的话业主是非常容易能够接受的。这是正面图,这主要是想表现一种层层递进的序列感。这是施工完成以后的一个天花的效果图,这个墙面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刚才我们在陶艺厂所拍到的一个陶砖的组合。这是陶砖的墙面组合,非常地现代感。

  这是他的一个连通包房。在每一个房间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半透的立灯,所呈现的光其实是整个空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因为它的光会对所有的周围墙壁包括镜子,包括你在吃饭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一个氛围,它有一个调解的作用。包括一些地毯,延续的就是云纹或者是牡丹花的元素,这是一些暖光,还有一些顶部结构的凹凸和一层大厅的关系是呼应的,这种木棍或者是竹棍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对自然材料的一种组合,也强调了他的形式感。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是水晶灯,现在我们换一种材料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只要换一个角度,它一定会产生另外一种效果。月亮门里面的墙砖的表达,都是一些陶砖。

  在很小的包房里面你不能做得太复杂,所以说主要的灯光集中在一些墙面或者是地面上,所以这个设计的理念我们对于灯光的重视是一直所强调的,因为如果你要突出某些东西,你必定有些东西要退到后面。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突出重点,弱化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最后我给大家看一看我们近期完成的IBP总部公园的售楼中心,这个项目是一个现代的楼,因为它属于是空港,强调的也是一种自然的生态和现代的一种关系。整体来说他的建筑是比较有特点的,全部是一个弧形空间的不同牵连的连接。这全部都是一种不规则面的一种转折,包括里面所呈现的柱位、形态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这个空间里面如何把它组织好,因为他有两个不同的中空,如何组织这个中间的线是我们当时遇到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这是完成以后的一个平面图(PPT),包括了我们把上下的自动扶梯利用深色的玻璃作为一个背景,然后让空间之间相互能够看穿,包括模型台的圆形,这是适合整个建筑空间的形态,而且我们所做的模型区也是下沉式的,先上台,然后所有的模型台是在地下的,这样人可以走在上面,这是当时设计的。但是在事实的刚才里面因为业主的一些想法或者是当时的一些条件限制,做了一些改动。在整个空间形态里面,我们所强调的这个空间的流动感他是一直存在的,无论是椭圆形还是圆形,包括像这种弧形的穿插,实际上他的空间之间有更大的一个变化。

  这是当时所做的一个效果图,他所表达的一个空间关系实际上这个空间关系比较复杂,而且这个图在做的过程里面也使感动了很多次,基本上在色调上来说都是以深灰、白色、浅灰的色系的组合,然后天花主要的形态就是不同大小,互相之间相叠的元素变化,另外有一些色彩的变化,但是也加入了水景,这个水景其实是为了表达一种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一些绿化,水角就是把一些自然动态的东西让空间有一个更好的流动感。

  这是中间的吧台区的效果图,主要是应用了一些植物元素,让整个的空间更加自然。这个区域就是我们当时所考虑的下沉式的模型区,实际上整个元素是比较干净的,都是一些涂料,相互之间的颜色和色调关系配搭上来,他们是既对比又比较协调。总共是三层楼,这是洗手间。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完全以后的实景(PPT),这是白天的效果,晚上和白天的效果相差很大,因为在这个天窗上面我们设置了一些软膜,然后有一些浅蓝色的灯光,白天看到的是一个强烈的形式感,黑白的对比,另外就是线条和面之间的衔接,包括一些悬浮的雕塑,包括这个展台,也是一种半圆形的展台。这是空间形态的变化,比较干净,这是实施以后,虽然最后是做平了,但是人还不能上去,后来业主有一些意见,如果人走上去的话是非常有特点的。

  这个项目的特点就在于空间的变化比较多,或者说弧线、对角、椭圆形相互之间的交叉关系比较多,最难的地方就是处理好这个空间的关系。包括里面的一些风口、水管的设置,当时经过的很多的考虑原有的梁比较大,要保证他的管道的通路都比较狭窄,如果进入室内的话,室内又非常低,所以这里面的关系当时也是经过了很多的考量。

  这是一个半馆的效果,天花之间和整个建筑的造型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这是在二楼所看到的一个空间,墙面都是用的动形,因为他是通感的感觉,所以材料使用了比较自然的材质,这都是设计理念的延伸,这是洽谈区和周围建筑的联系,通过建筑可以看到周围的公园的景色,表达了人和自然之间相互的一种沟通。

  这是他的一个财务中心,这边就是连接一、二、三层楼道的效果,他是一个后加的建筑结构,所以这系一个钢柱,我们要处理的就是怎么在这个螺旋形的空间里面让这个形态更有意思,基本上这个色彩都是以灰色、深色再加白色的元素。这是在三楼所看到的空间形态,在这个位置上来看这个圆形,它对于整个空间来说实际上也是悬浮在空间的一些圆形,没有一丝的动感的东西,他会打破所有空间里面的原始状态里面的零乱关系,让你的视点或者是重点被他所带动,从外面延伸到里面来。

  在每一个设计里面我们都会强调一些重点或者是特点,当你强调这部分的重点的时候,可能你柱子上的造型,或者说你梁位置上的造型可能要弱化了,这种主次的关系是我们这次所要重点体现的一个部分。

  今天我讲得也蛮多了,可能不同风格的东西包括了建筑、园林、室内,全部都有表达到。但是我今天这个主题没有去讲比如说拉斯维加斯的酒店,因为本身我们做酒店做得比较多,但是我其实在这里想关注的酒店就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可能更多的就是“设计在设计之外”,我们可能要更多关注我们室内以外的东西恰恰是建筑,包括生态。刚刚大家看到几个不同的大师,他们的作品无论是现代的也好、现代风格的也好,包括像古典派的风格也好,他们对于这种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建筑和空间的关系是他们一直所强调的,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可能要剖开表面看本质。做设计的时候先关注功能性的东西,先关注一下人在空间里面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我今天所讲的案例就是想要表达这样的一个主题,就是“追本溯源”,我们跟随大师的足迹体会他的每一种风格、每一种流派带给我们的这种回味,我的美国之行最大的感受就在这个地方,而不是只是旅游观光,只是感受美国什么地方好玩,或者是仅仅看看他的一些室内的东西,我觉得这不是他的根本,他最根本的就是回到我们的建筑,回到我们的室内,回到我们的自然生态,我觉得这一点才是我今天的重点,所以叫“品鉴设计”,实际上我们是品读大师的作品“感悟永恒”,永恒的东西是什么?无论你过去了几十年,像密斯·凡·德罗的作品,你在纽约看到他的建筑的时候,虽然过了几十年,你还是会被他的广场所震撼,虽然是一个简约化的风格,但是他对人文的关怀是强调得非常厉害的。而奈特的东西,他对于人对自然的景仰大家也可以看得到也是非常注重,包括像菲利浦约翰森,他所对文明的景仰,包括对这种展示设计和自然之间形态的结合,我觉得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面,看看大家有什么可以交流的。

  【主持人】应该说殷先生今天讲的东西我本人是受益匪浅,因为一直都是他在讲,在座的各位如果现在有问题可以跟殷先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问答环节】

  【现场提问】殷先生在灯光处理方面有独到之处,我刚才看了一下那个酒楼包房的木材的吊顶,我想了解一下它的光影是怎么处理的?我看到那个灯打到竹子里面的。在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影子会影到人的脸上去?

  【殷艳明】不会,这个灯光是一个圆形,我们的等装主要集中在中间的位置,竹子我们要表达的就是你在外面看灯光的时候不是一眼能够看到其实就是想让你有一种半遮半掩的感觉,你坐在桌子上或者在另外的地方,你看到的影子都是光投射在桌子上的影子。所以我们调灯具的时候光影的方面把角度考虑到了,它扫到竹子上的光影,散落到桌子上仅仅是一个边缘。我们在做餐饮设计的时候可能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到它的照明,我们这个作品今年的“金外滩奖”上得到的奖项主要是一个光影照明的提名奖,它的重点其实大家都能够看得到,就是说我们对于灯光设计我觉得设计师来说应该是要非常注重的,因为你最后出来的作品不单单是的材质,只有通过灯光才能把你整体的因素要传达的气氛,还有整个氛围的饱满程度必须要通过灯光的表达,就像一个画龙点睛一样。我们觉得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人坐在餐台的时候,这个照度应该是怎样的,当你往前一步的时候,你坐着的时候需要朝前探,这个时候灯光是打在你脸上的,当你不需要交流的时候,比较疲惫的时候往后一靠灯光会离开你,这个主角是餐桌,这个时候最能反映人相互之间的心态,我需要交流就会出现在这个餐厅里,如果我不想交流就会退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是我们做灯光设计的时候一直在强调的一个东西。

  【现场提问】殷先生您好,关于餐厅酒楼最后的效果应该是大家觉得是非常不错的,我想问一下您当时在构思这个方案的时候,跟客户沟通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你们当初构思发生的一些改变,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冲突,有时候不太好协调,自己的构思改变了,您是怎么样说服业主最后达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业主的想法吻合,这个设计的过程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殷艳明】这一点其实每一个设计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首先做这个设计的时候业主找到我们,首先第一他是相信你有能力的,第二我们会在这个过程里面跟他一块去参观一些比较好的这种作品,然后大家首先形成一个共识点,包括材料的引导上我们也会事先作一个交流,尽量避免你在后期有一些东西的时候会受到他很大的限制。如果出现后期的这种情况的话,对设计师来说打击是很大的。另外对于你想做一个作品,可能最后会形成一个质变。

  这个案例来说,在前期的交流上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和他交流的无论是色调也好、材料也好,或者是我们的一些理念也好他都是比较接受的,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因为业主他本身是做土建的,他的投资比较熟,但是对餐饮这一块不是太熟悉,包括我们想传达的一种氛围和灯光的气氛他不是全部能够了解。比如说一个镜子,里面用了大量的黑镜子,他当时就觉得提出来的想法,我这个酒楼地方很小,你用黑镜的话会让我的空间会不会显得更小?他要求换成清镜,清镜也可以扩大空间,但是我们就给他强调一点,我们这是一个墙景,我们希望人走在这个墙景里面关注的是你的重点,而不是反射空间出来一个很乱的效果,我们希望这个镜子反射的东西是若隐若现的。比如说灯光黑镜挂的是艺术品,比如凤鸟铜灯我们希望墙景里面能够展示一些你的文化的特征,这一点打动了他,我们强调展示你的文化特征和品位,这一点能够突出的话这一点就是你的卖点。

  我觉得跟业主的交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能够把你所要表达的东西强调给他,当你有这种自信以后,我觉得他能够接受你是顺理成章的。

  【现场提问】殷先生您好,我们平常对待小的空间立面各天花的造型把握都可以,但是您做一个大型的酒店大堂的设计,或者是大型的会客厅,这些大的空间里面,立面、天花和地面的造型我们应该怎样把握?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殷艳明】其实做设计来说,设计本身还是应该有一个程序的,关键看你怎么养成你的一种思维习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强调我们不要注重一些形式,或者说我这个应该想做成什么样,但是你要注重你的一种思考习惯,这个思考习惯就是你要从空间出发。我们一直强调做设计要从平面着手,所以我在包括像要求我们公司的设计师也是一样的,做设计的时候无论是大空间也好、小空间也好,其实你都要从骨架出发。包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橡树公园,他有很多的细分空间,我们做这个空间的时候不应该首先关注小空间,应该关注大的空间形态,你想让这个空间呈现什么样的,是连续的形态、序列的形态,还是几何形态和圆形形态交流的空间?当你解决这些空间的同时你要顾及到人的流动和流向,你把相互的关系解决好以后再去思考地面怎么做、色调怎么做,首先你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另外,你要按照程序去做,在思考的过里面你要不断地细化,在思考一个空间的时候你要思考他的立面和思考天花的关系,千万不能把空间拆开以后自己考虑自己的,最后你出来的作品可能会是支离破碎的。看一个设计师的作品好不好首先要看他的整体处理,不是说要看每一个小的细节。

  但是反过来说细节也决定了你的成败,当你能够思考大空间或者让他非常顺畅地联系起来以后,小的细节比如说我们看到刚才奈特的这个作品,他做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时候是非常现代,但是他做南佛罗里达学院的时候他对细节的追求是非常到位,这是一种功力的体现,没有这种南佛罗里达学院的功底,他绝对做不出来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东西,这个功底是一个过程,不能突破。我想无论是哪个设计师做什么样类型的,无论是酒店也好、还是办公空间也好,都要有一个好的习惯,这样有助于你做出好的作品。

  【现场提问】殷先生您好,我想问一下你在西安的餐厅里面用了大量的本地元素,你怎么样运用他的那些元素提高酒店空间的价值呢?谢谢!

  【殷艳明】我刚刚说到西安的酒楼有一个特点,他本身是一个官府的菜系,你设计要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已经确定了,你在做这个东西的时候要有一个传承感,五朝古都,皇家气氛、历史的传承关系不能够在这个过程里面不注重它,但是怎么样用它的这种陶艺可能在西安或者是富平当地非常多的东西,用到这里面有一种非常新的感觉。可能我们在选材的时候要注重他的材质感。比如说大家刚才看到的那个陶砖,实际上很多人采购的时候用的是它的正面,我们恰恰用的是它的反面。首先这个形式改了,产生的效果是当地的人见过这个陶砖,走进这个空间的时候所看到的是不曾注意的一面,他会对你这个设计师所想到的东西会产生一种兴趣。

  另外一点,他会产生一种记忆感,有记忆感以后他可能会在其他时间大家想吃饭的时候他会提起这个事,他无形之中就把你的价值感体现出来了。他实际上就是一种一传十、十传百。酒楼不是做很大的一个牌面,他只是做一个很小的牌面,但是他的生意很好,这些因素会让他相互之间有一个口碑流传。所以我想首先是一个气氛的把握,另外一个是材料上的突破,我觉得这是给他酒店价值增值上一个很好的体现。

  【现场提问】殷先生您好!我想问一下,就拿酒店来说,有很多的酒店可以去做,比如说有古朝特色的,甚至可以做民族特色,但是很多的小酒店来说他们也用了民族的特色,但是效果并不一定会很好,关于这些设计的风格组合您能不能给我谈谈?

  【殷艳明】各种风格、各种流派有可能会有交织的地方,包括像在中国做的设计,可能现在大家强调的就是一种民族品牌的设计的独立化,或者说国际化,国际化以后他真正的本质又在于本土化。在这个元素里面我觉得作为本土设计的回归,他实际上应该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回归,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一种意境。所以说包括我们在做这个酒楼的设计里面,他所更多传达的是一种意境,而不是说我强调的这个形式他的意义就没有了。包括像中国有一句话叫“得意忘形”,其实得意忘形在美学的本质上就是让你忘掉他的形态,最后体现出他的一个本质来。

  我想每一种流派也好,无论是你欧式的也好,建欧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我们所传达的因为现在的材料变化非常多,我们无论用哪种材料更多地要关注他的意念的东西或者是意境的东西,这一点上无论做什么设计,我们要追本溯源,要回到本质上,所以我们不过多地把这种形式感的东西独立出来,一定要和他的文化结合起来。有了文化做根基以后,你任何形式感的变化都会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类似于像这样的“设计家·讲坛”会经常举办,我希望我们所有的设计界的朋友还有我们的学员都能够关注我们的室内设计网的WWW.A963.COM的网站,对于设计方面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的话,我们这里有一个专业的设计QQ群,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到这个群里面进行讨论,这个群的号码是:42237345,群的名字是“新领域设计空间”,希望大家经常到这个群里面进行一些学术方面的交流。

  我们对殷先生今天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

  【殷艳明】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上一篇: 纳粹建筑师的儿子——阿尔伯特·施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