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中国明式家具木作技术溯源
 明式家具的脚型艺术特点及其影...
 对纸浆模塑家具制件研制与开发...
 论官帽椅的构成美
 家具企业粉尘污染现状与除尘措...
 家具行业的创新产品——纳米银...
 明清古旧家具的修复和保养
 竹编饰面家具的材料设计与分析
 Blum百隆五金让您的生活更舒适...
 铺装方式对空心刨花板基材室内...
   首页 - 详细内容
中国明式家具木作技术溯源
类别:原辅材料 | 录入者:FidChina | 发布时间:2010-03-16 [8962]

Tracing to the Sources of the Wood Techniques Used in Ming Style Furniture

■李克忠 Li Kezhong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技术是影响木家具风格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用材、工具、结构、工艺等方面探索了明式家具的技术源流,分析了明以前各个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些技术变革,说明它们与明式家具之间的影响关系,以期为人们提供另一种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木家具;明式风格;源流;技术;演变
中图分类号:K203,T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08)01-0036-02
Abstract: Style of wood furniture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ts technique. The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sources of the techniques of Ming style furniture as to its materials, tools, structure, and process. It analyzes some great renovation in techniques before or during Ming dynasty, explai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echniques and Ming style furniture. It's an alternative way to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Wood furniture; Ming style; Source; Technique; History

中国古典家具以明式家具为代表,明式家具的风格体现在它的用材选择、造型形式、结构技术、装饰特色等方面,这几个方面又常常互为影响,例如因其材料性质而采取了相应的结构形式与装饰手法,因其艺术装饰的要求而使用了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明式家具的艺术成就不是一朝形成的,它既有艺术文化的历史渊源,也受社会风俗的深刻影响,更离不开木作技术的支撑。本文对明代及明代之前的有关工具、结构、工艺等木作技术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出明式木家具制作技术的母型,以阐释该风格形成的一些历史原因。

1 用材
明式家具以硬木著称,也有为数不少的柴木家具。与软木相比,硬木及柴木家具的制作中,对于加工工具及生产技术的要求会更高,所以从家具材质的发展历史现实中也能大略推断工具与技术的进步情况。尽管在明代以前的许多时代都有应用诸如柞木、榉木等较硬质材料的情况(例如战国时期就有用榉木制作棺椁、几案),但它并不多见。而象杨木这样的软质木材,因其韧性好、易干燥、易于加工,是古代漆木家具常用之材,是漆木家具、雕漆木胎的重要原料。杨木在宋代以前应用较为普遍。杉木也是中国古代木作常用之材。


早在唐代,人们就认识和利用了花梨木,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上说,“花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坚实的材料相对于软松的材料,更适宜于制作纤细隽永的家具,因此,尽管明以前的传世家具几乎没有,但从一些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材料渐渐纤细的倾向。例如五代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家具就较前代为精巧(图1),而宋代则又出现了更轻巧的,在赵佶《听琴图》中,家具的体态不仅较为轻,而且其中的琴桌的色彩表明它采用了木本色,故可以推断,它用了材色较好的硬木。
关于为什么明清家具所用材料以硬木及硬度较高的柴木为主,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明代,有关贸易禁令解除促进了材料的丰富与多样,明朝大臣郑和七下西洋,作为压船舱的南洋热带木材被大量带回中国,提供了材料的来源。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历史发展到了明代,已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有了更为称手的“攻坚之器”的缘故。

2 工具
2.1 木工工具所用材料的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木工工具在中国古代木作技术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工具类型的改进发展、工具所用材料的变化,都对当时及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木工工具所用材料的演变历史轨迹大致是:石、骨、蚌——青铜——铁——钢。由石质为主向青铜的变化,可以说是一次飞跃,因为可以利用青铜的韧性锻打出最适应人们操作的工具形式(例如青铜锯、青铜锛等),突破了石材料天然特性的局限。而铁器比青铜进步,因为它取材广泛,加工较易,可渗碳成钢。在战国时期的普及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器具的进步及家具的制作技术,如前所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应用较硬质木材的家具。钢的发明,是铁器时代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用于材料的加工,尤其对硬质材料,优势非常明显,因而铁器时代的革命,准确说应是指钢铁器具的使用。
进入铁器时代后,冶炼技术也不断改进,在战国晚期,就已发明了渗碳制钢术,西汉前期又出现了“百炼钢”技术,这使得工具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自西汉后期,由于制钢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铁工具尤其是手工工具,几乎全是用熟铁锻制而成,进入了完全的铁器时代。到了宋代,灌钢的方法成为最主要的炼钢法,同时普遍采用煤为燃料用于冶炼。
南北朝时期以前的钢铁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手工业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唐宋时期木工工具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进而为明式家具的繁荣提供了强力的技术保障。到了明代,钢铁器具就更为普及。李明珍《本草纲目》就有记录:“凡刀、剑、斧、凿诸刃,皆是钢铁”。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锤锻第十·锯刨凿》还对木工的几种主要工具的冶炼特性作了一些记述。工具的坚利特性,是明式硬木家具制作的重要基础。

2.2 木作工具的演变
传统木工工具大致分为测量工具、锯切工具、刨削工具、凿眼工具等。木工常用的锯有框架锯和刀锯。刨子按刨身的长短及其用途,可分为长刨、中刨、短刨、线刨、蜈蚣刨等。在古代家具制作中,开榫眼及雕刻都要用到各种形式的凿子,常用的有平凿、圆凿、扁凿、斜凿等。另外,木工制作时常用的还有钻、斧子、锤子、木锉等工具。
木作工具种类的演进过程中对于家具制作较具革命性的是框架锯、刨的出现。
框锯是依杠杆原理,通过缥杆调节麻绳的松紧程度来拉紧锯条,是一种弹性调节。相对来说,锯条受力基本上是沿锯条方向的拉力,所以它既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范围,又保证了其受力的合理。框锯因锯有了框架,可以很容易地固装锯条,或将锯条通过使之与锯柄的角度可调,以便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框锯形象资料出现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在该绘画作品中,框锯的形制已相当完整,与后世的框锯基本相同。但框锯的出现应该较该画作更早,因为一种器具的发展成熟及至其普及应用,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在明代,框锯已发展成为与现在木工使用的手工框锯相同的形式。在《鲁班经》中,出现了大小两种框锯,大的用于锯解大木料,一般是两人配合操作,而小框锯则是一人操作,与现今木匠师傅的使用方法相同。刨子分为几种,其中的平推刨是最为重要的使木材表面平整的工具。它的出现应不晚于南宋后期。五代时期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家具的板面非常之薄,与唐以前的家具形象对比鲜明,这说明它应是用框锯锯解的,同时,其表面应该也是进行了精细的修整,可以料想,当时的平木工具已较唐代大为进步。
明代《事物绀珠·器用》是最早正式提出“推鉋”,而明代万历本的《鲁班经》插图中也有平推刨的具体形象,这说明当时平推刨已是普通的木作工具,但它的出现,应较万历时期要早。
从一些绘画作品来看,宋代已有不少家具显得较为光素,这说明油漆已不是家具的唯一的装饰手法。要使家具表现得光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表面平整,同时,家具用材也应该具有较好的硬度质量,而这些都是明式硬木家具所能告诉世人的最为行动的例证。平推刨的发明,为使用硬质木材制作光素型家具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3 结构
榫卯接合结构是中国古代木家具一贯的方法,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这时的建筑中就用到了方榫、圆榫等一些简单的榫卯结构形式,并且还出现了一根构件与两个呈垂直向的构件同时接合的形式。
战国时期,榫卯结构进一步发展,在考古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床类家具中,出现了燕尾榫、夹头榫、十字形扣榫等多种榫卯形式,且出现了铰接这种结构形式,它与后世的合页在原理上较为相似。五代时期家具结构的发展就更进一步,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各种榫卯接合形式,而且这时使用铰链以使家具的某些部件能够转动的做法也较为成熟,如重屏会棋图中的背景屏风所用的铰链。
被人们称道的明式家具的罗锅枨、霸王枨等结构形式,其实在元代就已出现。明式家具木结构技术至此再显其功力。为了使家具结构更加牢固耐用,元代的某些家具,尤其是像交椅这样常常收迭的制品中,还采用了金属包镶的手法,不仅美观,而且更加实用。明代则传承了这一做法,例如被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贴花金交椅,在其各个关键部位,包括构件接合处及脚踏处,都包了银白色金属固件。
与西方家具比较,中国古代软体家具发展明显不足。尽管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隐囊这种软靠垫,从一些传世的绘画作品中也能看出古代人对舒适有所要求,但软垫或软靠背等物件始终没有与木家具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结构体而出现。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垫子是通过布带之类的东西绑结到家具上的。也许正如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古代中国人因为过于讲求“坐如钟”的端正形象而忽视了对他自身的关爱。

4 工艺
工艺的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工具的配套情况与使用技巧、家具连接时的配合与公差以及装配顺序、加工时对工具的具体使用方式、切削量以及余量,等等。由于工具材料的发展,至宋末元初,中国后世所见的传统木作手工工具已基本成熟、完备。木工工具的配套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伐木以锯、斧为主,制材主要用框锯,平木则由唐以前的斤、砻等粗细配套工具,转化为以刨为主,辅以斤斧和其它平木工具的格局。制作榫卯的工具也变化为主要用框锯与凿类。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牢固却又可拆,这与匠人对配合公差的掌握有极大的关系。对于这一工艺技术的掌握,是需要许多年的经验积累的。由学徒转变为一名匠师,除了在学艺中时刻锻炼使用工具的技巧,很大一部分时间还要用于体悟这一过程。大匠的成才之路都是要经历“先工——不工——不工之工”这一历程,也即先学习前人的各种经验,然后要静心揣磨,认真实践,最后走向熟能生巧的境地。明式家具制品的装配顺序较为科学合理,加之它与燕尾榫等以及一些牙子、木楔等构件配合,从而使得胶钉等辅助材料无用武之地。
对于明式家具工艺形成的历史背景的研究,目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研究材料有限,加之工艺是一个过程,如不能亲临目击或体会,很难记述准确。

5 结语
材料、结构、工艺等技术因素作为明式家具风格不可忽视的构成元素,有着其久远的历史源流。明代以前各个时代的积累为明式家具的繁荣辉煌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木家具技术发展史的漫长过程,更生动地揭示了中国古典家具深厚的内涵,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责任编辑:黄 炎)

参考文献:
[1] 李浈.中国传统建筑木作工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3] 胡景初,戴向东.家具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王世襄,袁荃猷.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 上一篇: 论官帽椅的构成美
» 下一篇: 对纸浆模塑家具制件研制与开发的探讨